汪存信:追新求真儒雅之师

期次:第2期       查看:789

本报记者王三礼 学生记者袁文魁

  “《道德经》里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说明古代东方哲人就看出了世界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讲台上的老师,两鬓银发而精神矍烁,手指课件上的老子像,声音充满磁性、饱含激情。
  讲课的不是哲学教授,而是国家精品课程《物理化学》主讲老师、首届全国教学名师奖获得者、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汪存信教授。
  听课成为一种享受
  “汪老师讲课逻辑性非常强,深入浅出,精髓部分讲解得很清楚,听他的课是一种享受。”学生们这样说道。汪存信讲授的《物理化学》是理科最难的四门课之一,他却将这门“难教、难学、难懂”的课变得简单易学。
  每开始新一章教学,他都会用精辟的哲言概括整章内容。讲解热力学第二定律时,他眉飞色舞地讲述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说的是大道理是不能清楚地表述出来的。这个定律本身是不可以被证明的,它就是不可道的大道!”
  汪存信也喜欢“赶潮流”,2000年就开始使用多媒体,课件中还有大量自制的影片和动画。有学生说道:“汪老师的课件让我们有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学习兴趣自然就提高了。”
  他还将最新的科研成果介绍给学生,并说明这些与所学课程的关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但他也常对学生坦白,这些前沿知识他也不是都懂,他说:“为人师者要尽量做好表率,特别不能说假话,这样会影响他们一辈子。”
  迷电脑解惑答疑
  “只要是与教学有关的,汪老师就很感兴趣,快60岁了还对电脑很痴迷。”物理化学课题组的王志勇老师这样说道。汪存信也调侃道,自己已经淘汰了两个“本本”,新的才刚刚“上任”。
  教学课件中的动画是汪存信自己做的,几乎每一章的课件里都有好几个。他让王志勇介绍了一下Flash软件的基本用法后,就自己找来教材尝试着做,初学时做一个要花上好几个小时,但能够让学生形象地理解概念,他乐此不疲。
  他还喜欢“泡论坛”,不过从不没事乱“灌水”。“物化书能看懂,但是题就不会做了,怎么办?”这条帖子来自武汉大学《物理化学》网站的学习论坛,“wangcunxin”回复道:“从懂到用必须下一番苦功,解决这个差距,就要多做习题……”
  论坛上类似的帖子不下几百条,多是关于具体化学问题的疑问,很多同学也纷纷跟帖提出自己的见解,每天浏览论坛看帖子成了汪存信的习惯。
  “现在的大学生和老师交流太少了,学生提问的积极性也不如从前,所以网络是一种很好的交流方式。”为此,汪存信从2004年起就进行网络教育平台建设,教学延伸到课余,师生只在课堂上见面的情况改变了。
  除了在网站发帖,汪存信也鼓励学生发E-mail,每学期他都会收到几十封邮件,学生关于出国择校、毕业就业以及人生观方面的咨询,他每封必回。
  年轻教师的领路人
  汪存信一直把培养年轻教学骨干作为最主要和最迫切的任务。在他的影响下,他的博士生很多选择了留校,王志勇便是其中之一。2001年他还未毕业时,汪存信就安排他到自己班上听了一个学期的课,教他一些教学方法和技巧。走上讲台后,汪存信也常去听课,王志勇至今还记得老师当年的提醒:“声音要洪亮些,注意肢体语言的表达。”每听一堂课,他都会结合讲课内容谈谈如何教得更好。
  在教学中有困惑时,年轻老师都会和汪存信讨论。在一些原则性细节问题上,汪存信要求很严格。“他的严谨和对教学的热情对我们影响很大,我们也借鉴了很多他课件中优秀的东西。”王志勇说。
  汪存信还积极鼓励青年教师参加院、校级教学竞赛,激发教学积极性,并发现自身的优势与不足。
  不断学习新知识,不断培养新骨干,汪存信用不断追新的心态,让物理化学学科历久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