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的重要思想资源

——《李达全集》出版座谈会发言摘登

期次:第192期       查看:36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出版管理司副司长许文彤:
    《李达全集》具有五大特色。第一个是全面。它收录了目前国内外所有能收集到的全部李达的论著、译著、文章、讲义和书信,填补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史上文本研究与整理的空白,是最全面、最准确地反映李达思想的一部文献。
     第二个特点是信实。《李达全集》的编纂团队耗费了六年的时间,将整理与研究结合起来,在全面收集整理李达文本的基础上,对史实进行详细考证,系统研究李达同志的思想,综合运用文献学方法、文本学方法、编纂学方法以及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从而有效校正了李达早期论著的信息不全、多样化署名、译名不统一、版本差异、印刷错误等问题。可以说,《李达全集》是一种准确地反映李达思想的文本。
     第三个特点是新颖。《李达全集》体现了全新的历史人物全集的编纂理念,忠于原文。
     第四个特点是厚重。《李达全集》在文本整理中,融入了丰富的学术含量。编纂者坚持整理与研究相结合的原则,力求把对李达论著的整理建立在对李达思想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之上。应该说,《全集》的编纂和出版也反映了研究成果的厚重性。
     第五个特点是精美。《全集》的编辑由数十位编辑和校对人员完成,他们有良好的敬业精神和专业水准,并且下了大功夫,努力打造精品。《全集》设计典雅、印刷精美,是人民出版社打造的一部精品力作。可以说,《全集》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一项重大成果,凝结着专家学者的心血,更离不开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帮助。


武汉大学党委副书记骆郁廷教授:
     李达同志是在我国系统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之一,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于1926年出版的《现代社会学》被学界誉为唯物史观中国化的标志性成果;他于1929年出版的《中国产业革命概观》则是中国第一部用唯物史观系统研究中国近现代经济史的专著;他于1947年完成的《法理学大纲》,被称赞为我国第一部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系统地阐述法理学的专著。建国以后,李达同志研究撰写出版的《矛盾论解说》和《实践论解说》,受到了毛泽东同志的高度称赞,对于宣传普及毛泽东哲学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016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称赞李达同志是十月革命后在运用马克思主义进行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所产生的名家大师之一,为我国当代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
     李达同志是武汉大学任职时间最长的校长。在担任校长的13年里,他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为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科群的创立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李达全集》所收录的李达同志担任武汉大学校长期间的重要文章、讲话、书稿和书信,展现了一位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教育家高瞻远瞩的办学思想,为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特别是为我们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提供了重要思路。
     我们为武汉大学历史上有这样一位杰出的老校长而深感自豪,也深感有责任继承和发扬老校长所开创的传统,大力加强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科群的理论建设,探索在新时期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的有效规律和途径、方法。


人民出版社社长黄书元:
    李达同志勤于思考、善于著述,为求索真理而终生不渝,一生留下了大量的文字。本次出版的《李达全集》共20卷,约1千万字,许多内容是由编纂者进行抢救性收集和整理后首次公开面世的。它对于全面展示李达一生的丰硕学术成果和重大理论贡献,对于推动学术界深化对李达学术思想的研究,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的进一步探索,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全集》编纂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是实事求是、尊重历史,力求再现李达作为一位杰出的马克思主义宣传家、教育家、理论家、著作家的心路历程。在处理那些带有时代的烙印和历史局限性稿件时,编纂者既不随意增减也不刻意曲解,更没有为粉饰历史人物对其进行删节,而是客观地呈现出收集到的材料,以展示历史人物的丰富性、历史的真实性。
     《全集》的顺利出版是多方精诚合作的结果。《全集》由教育部长江学者汪信砚教授担任主编,武汉大学前校长陶德麟、顾海良担任编纂委员会主任,数十位专家学者组成课题组,历时5年多时间才完成。编纂队伍中甚至还有李达先生的亲炙弟子,这有利于材料的收集和成果的把握。

 

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沈壮海教授:
     《李达全集》全景式地展现了李达先生学术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为我们这个民族、党和国家奋斗和奉献的一生。这套书也为我们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和成果提供了一种非常可靠的文本。在“5?17”讲话中,习总书记讲到,马克思主义原理及中国共产党运用这些原理形成的思想文化成果是我们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最大增量”和“主体内容”。这套著作的出版为我们研究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最大增量”和“主体内容”提供了一个可靠的文本。
     这套著作也为中国当前学者如何做学问提供了生动的教材。李达先生等老一辈的知识分子,始终和中国的革命、民族的命运结合在一起,给我们留下了非常可贵的学术精神。这套著作体现出李达先生是在为人民作学问、为民族做学问,其字里行间浸透的情怀和格调是我们现在的年轻学者必须仔细体会的。我们读这套著作,不仅仅是要读到点史料、读到点知识,而是要读出文字背后的精神。


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陈先达:
     我敬仰、钦佩李达同志,不仅是因为他著作等身,不仅是因为他的卓越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而且还因为他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意志和决心。在白色恐怖下,在极其危险环境中,他的信仰毫不动摇,始终坚持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这种精神是永远值得我们现在所有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的人学习的。李达同志那代马克思主义者的研究,是以信仰为精神支撑,以生命相搏斗。不管面临何种困境,毫不动摇。如果要说对待马克思主义“不忘初心”的话,李达同志就是我们的最好榜样。
     我们现在的工作环境、我们现在的学习和研究条件是李达同志那代马克思主义者无法相比的。我们用不着东躲西藏,用不着颠沛流离,我们有安定的生活条件和人身安全,在高校的大楼里、在宽敞的图书馆,在设备先进的课堂里,自由地研究和讲授马克思主义。但优厚的条件未必就是最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条件,我们无法体验到老一代马克思主义者那种以生命相搏、以热血追求信仰的激情,也不具有他们普罗米修斯那样为人间盗火的内心体验。信仰,对马克思主义研究来说是最重要的。李达同志这样的老一代马克思主义者,信仰已经内化为良心。背弃信仰,就是背弃和撕裂自己的良心。他们一生方向明确,信仰坚定。笔是战斗者的笔,精神仿佛是经过淬火的宝剑。这种精神才是真正马克思主义者的精神。
     《李达全集》出版座谈会的重要意义,不仅是纪念书,而且是纪念人,纪念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也是纪念一种精神,纪念终生坚持马克思主义至死无悔的追求真理的精神。在当代中国,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面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深化改革的历史任务,我们需要提倡和发扬的正是这种精神。


《李达全集》主编、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汪信砚:
     《李达全集》是以我为首席专家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李达全集》整理与研究”的最终成果。该重大项目于2010年12月立项,2016年7月通过结项鉴定,鉴定等级为“优秀”。鉴定专家组的鉴定意见认为:《李达全集》的编纂遵循尊重历史、忠于原文的指导思想,体现了全新的历史人物的全集编纂理念,完整地再现了李达作为一名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作为一位“名家大师”的真实心路历程;坚持整理与研究相结合的原则,把对李达论著的整理建立在对李达论著和思想的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在文本整理中融入了丰富的学术含量,抢救性地开掘了李达论著这一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界的宝贵精神财富,填补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史上文本整理与研究的一项空白。
     在过去的近六年时间中,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我们克服重重困难,如期完成了《李达全集》的编纂。《李达全集》共20卷,总计将近1千万字,涉及哲学、经济学、政治学、史学、法学、社会学、教育学等很多学科门类。其中,前15卷收录的是建国前的李达论著,后5卷收录的是建国后的李达论著和李达的少量书信。
     《李达全集》的编纂首先得益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李达全集》整理与研究”的立项资助。在《全集》编纂过程中,陶德麟教授、顾海良教授、骆郁廷教授等对编纂工作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哲学学院和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创新协同中心也以各种不同的形式积极支持《李达全集》的编纂工作。《李达全集》的编纂和出版凝结了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心血与汗水,也离不开人民出版社的领导及编辑人员的辛勤劳动。


中共中央党校教授许全兴:
     李达的哲学思想对于我们搞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来讲都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不了解李达,不读李达的东西,不可能全面地理解和了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李达是个代表性的人物,所以我们要特别珍惜他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李达的《现代社会学》是上世纪二十年代最有影响力的著作。李达翻译了好多著作,没有一本书能够超过他的《社会学大纲》。三十年代,很多学者都受到了《社会学大纲》的影响。
     李达是真正的人、真正的科学家、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他一生都在追求马克思主义真理,发展马克思主义真理,坚持马克思主义,最后为马克思主义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李达为马克思主义奋斗的牺牲精神,永远值得我们敬仰、学习和弘扬。编纂和出版《李达全集》,是为我们的党、我们的国家和人民做了一件大事。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院长吴根友教授:
     从学术的角度看,《李达全集》体现的哲学思想是当代中国哲学在本土生根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新儒家、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再加上自由主义及其他思想,构成了中国哲学的三个重要部分。《李达全集》的意义是全方位的,不仅仅是表现在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哲学方面,它对整个当代中国哲学的生根发展、尤其是对哲学通过马克思主义这个特殊形式本土化过程的理解有着重要的启迪作用。研究中国传统的儒家,研究现代西方哲学,都应当关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丰硕成果,将它们拉入哲学研究的视野和范围。只有这样,我们的中国哲学研究才能更全面、更深入。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丰子义:
    《李达全集》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勾画了一个理论的缩影。不是它的全部,但至少是20世纪初到60年代这一过程的缩影。《全集》所收录的李达论著在时间上基本涵盖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
《李达全集》对我们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第一,我们的理论研究必须关注社会现实,也就是必须满足社会实践的需要。李达的文章、著作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第二,李达的著述还有重大的理论创造。他不是简单地复述马克思的那些基本理论,他结合中国实际进行了新的理论创造。第三,李达是百科全书式的理论家,他的研究成果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