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乐山生活的回忆 (三)

期次:第205期    作者:校友 俞大光   查看:97

这篇文章讲述了作者在武汉大学读书期间的生活经历,包括壁报阅读、参加社团、宿舍情谊、留校任教和教书生涯等方面。作者通过参加壁报活动和社团活动,锻炼了自己的组织能力和课外学习能力。在宿舍中,作者与同学们一起学习、交流和娱乐,加深了彼此的印象。毕业后,作者留校任教,通过批阅习题作业和兼课等方式,逐步走上教书生涯的道路。

(四)社交锻炼
    当时的武汉大学学生,虽然学习紧张,但课余活动却显得很有生气。只要到校本部所在的文庙走一趟,就可以看到琳琅满目的壁报,有政治性的、文艺性的,也有学术性的。
    工学院学生一年级在文庙上课,但制图和画法几何要到高西门外的原三育学校,即武大工学院去上课。我初去那里还看到一份学术壁报《力讯》,本期上登着一篇“用机器求解高次代数方程”。这篇文章我能看懂也很感兴趣,便站在壁报前仔细地阅读了。又看到这份壁报的编者署名为力讯社(回忆力讯社的文已登台北武大校友会刊物《珞珈》的130期),从而又萌发了今后参加该社的志愿。
    当我进入到二年级并按照我的志愿被分配到电机系不久,就获得了机会正式登记参加。入社后我积极参加社内的多项活动(小型图书馆、抄写广播消息、电码收发练习和装接收音机练习等)。
    由于我在社内表现积极,到进入三年级后不久,就在力讯社的年度改选中当选为总务干事,全面负责社内的各项活动。由于自己愿为,所以占用许多时间也在所不惜,但也使我在组织工作、课外学习以及活动能力等方面获得了初步锻炼。
    我在武大参加的社团是比较多的,除力讯社外,还有中国工程师学会、中国业余无线电协会、立达读书社、珞珈平剧社和丛丛剧艺社等。当然不能像在力讯社那样花很多时间,但除在工程师学会只听过几场报告外,也都参加过多次活动。我在三年级时还曾参加学校举办的科普展览活动,在电机系老师的指导下承担部分布设和讲解任务,也感到很有兴趣并巩固了所学知识。

(五)宿舍情谊
    当时读完第一学年的学生,都要按学院调整宿舍。理学院和工学院的男生分配住在离学院较近的第三(观斗山)、第四(露济寺)和第六(斑竹湾)宿舍。
    由于一年级男生住的第一宿舍是如轮船上的大统舱寝室,我们在入校旅途中结识的要好同学虽未住在邻近,也常在课余时间邀约到一起散步、找地方自习或买些零食解馋,在寝室内的活动很少。
    进入二年级以后,由于是自愿组合住在条件稍好的小间寝室,我和包克纲、赵克宽、翁嗣超等邀约住到新盖的、高西门外最边远的第六宿舍。这宿舍有两栋单层住房,我们住下面一栋最边远的一间,称第10斋,内有8张双人床分列两边,中间安放两张公用自习桌,仅此而已,但当时就算好的条件了。
    由于一间只十多人,在一起共同起居和学习一般有三年之久,相互间印象较深。我在第十斋居住时,同住的同学有土木系的赵克宽、冯汉民、彭士彰、赵祚明;机械系的冯维麟、毛东原,电机系的让庆光、杨孝仲、包克纲和我,矿冶系的徐镇恶、翁嗣超、周菊衡、汪德焕。
    另外还有个特例,中文系的王学周由于兴趣爱好也来到我们寝室住过一两年。我们课余一般都在寝室自习,因为大伙都较熟,便于在书籍文具方面相互借用,遇到疑难也便于相互切磋。在休闲的时间也有多种活动内容。一是到郊外田野散步,既可聊天,又充分享受清新空气。二是在室内下棋玩牌(有时还按输分多少“斗份子”买牛肉煨汤喝以改善营养)。三是京剧(当时称平剧)爱好者拉起胡琴唱上几段过把瘾,这仅限于节假日和平日晚饭后到晚自习(一般7点)这段时间以防影响他人自习,但当时爱好者不少,在我们第10斋就有徐镇恶、翁嗣超、赵克宽、冯汉民、彭士彰和我。善于操琴的王学周更是为此项兴趣而住到这里的,来后对我们的唱奏都有指导和帮助。

(六)留校任教
    1944年,我们这届学生要毕业了,即将获得学士学位。由于当时学生人数少,都感到四年学完并通过考试是来之不易的,对即将获得学位戴上方帽子,都感到十分荣幸。
    为了纪念我们大多数出身贫困的青年经过艰苦的四年同窗、即将分手步入社会的时刻,我们自发地组织拍摄一张毕业合影,而且着装要求一律为藏青色西服、系黑色领带。我们中不少人从未如此穿着过,当然也不会有这些装备,也不会系领带。但我班却有不少热心同学张罗着找熟人借,借来后又一一帮助系领带,终于完成了这一设想。
    那时大学生毕业前一般由系主任多方联系,为毕业生介绍职业。当获得某些职位以后,总是优先推荐学习成绩较好的应届毕业生。那年我们电机系最先获得资源委员会昆明电工器材厂两个职位,此后不久系主任陈季丹教授又问我是否愿意留校任教,使我面临两个职位如何选择的问题。当我将此问题告知一些和我要好的同学以后,多数劝我不要留任助教,因为待遇菲薄。但我有感于许多诲人不倦、我所敬仰的老师们,过着艰苦的生活仍不辞离教学岗位;而我若留任助教,当可在他们的扶持和教导下继续成长,而且也符合我教育救国的初衷,再艰苦几年又算什么呢?我就这样毅然决定留校任教了。

(七)教书生涯
    作为一名助教,最开始的工作就是指导学生做实验和批阅学生的习题作业。
    我先担任直流电机实验和交流电机实验两课,一学期后又担任交流电机习题课。当时只有交流电机设有习题课,可能由于难度稍大之故。设了课就有考试,果然就有一些学生不能通过,个别学生甚至补考仍不能通过,只能重修。
    再过一学期后我又接手批阅电工数学习题的任务,工作也就感到不轻了。按惯例由数学系教授开出的课程,当由数学系派助教批阅习题,但当时是刘正经教授专为电机系讲课,我是他的学生之一,不应辜负老师的器重,就这样接了下来。
    在电机系当助教,我住在电机楼外的小平房里,本应一人一间,由于与已任助教一年的李昇震同学关系较好,经协商后合居两间,一作卧室,另一作书房。当时他在乐山县立中学(只有初中)兼课,经他的介绍后我也去了,虽然负担又重了些,但能增加些收入以弥补当助教的菲薄待遇。(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