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最好的教师培养学生

——遥感信息工程学院首届“教书育人奖”采访记

期次:第208期    作者:本报记者 肖珊 通讯员 万舒良   查看:25
    有这么一个学院,既星光熠熠,又质朴谦逊;既追星赶月,又注重传承。
    从这里,走出了李德仁、张祖勋、刘先林、龚健雅等院士,走出了知卓创新资本集团董事长陶闯、北京四维图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孙玉国、香港理工大学土地测量及地理资讯学系史文中等“牛人”……在他们身上有一种共同的气质,这种气质是学院院风的外化和体现。
    这个学院,就是遥感信息工程学院。
    一个学院的院风,是学院文化的集中体现,是师生为人处世的参照标准,是学生成长的精神力量。它作为一种无影无形、无声无息、不可触及的力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个学院的风尚和风气。遥感信息工程学院有自己的“遥感院风”,是一个注重院风传承的学院。
    自1956年成立以来,学院以立德树人为根本育人宗旨,在当代中国测绘事业的开拓者、摄影测量与遥感学科奠基人王之卓院士的带领下,以严谨科学、实事求是的态度,踏实肯干、追求真知的作风,在传授科学知识的同时,践行为人、为学,树人、成人的育人理念,形成了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和以院士为带头人的国家级教学团队。
    60多年来,学院始终以教书育人为第一使命。王之卓院士培养了4位院士:李德仁、张祖勋、刘先林、龚健雅,其中,王之卓、李德仁、龚健雅“三代师徒院士”的故事尤为人所津津乐道。近日荣获“荆楚楷模”月度人物和“荆楚好老师”称号的六院士授课团队,其中就有三位来自该学院(李德仁、张祖勋、龚健雅)。
    不久前,张祖勋院士向学院捐赠100万元,倡议设立“教书育人奖”,鼓励教师热爱教学、钻研教学,奖励深受学生爱戴,在教书育人、教学改革与建设等方面表现突出的优秀教师。将“让最好的教师培养学生”的风气传下去,是学院设立“教书育人奖”的初心。
    评选历时近半年。5月,学院举行班级导师述职评议活动,17位班级导师介绍各自工作,评委结合其所带班级的班风、学风和学习成绩等,投票推选出7名候选人。同时,学院成立遴选小组,通过师生访谈等形式,结合课堂教学工作量考核,推选出12名在教学一线,同行和学生反映良好的教师作为候选人(其中3人也是班级导师候选人)。共计产生16名候选人。
    随后,学院组织评审委员会,对16名候选人投票,选出首届“教书育人奖”获得者10名(排名不分先后):孟令奎、黄玉春、龚龑、张文、陈智勇、周军其、卢宾宾、孙和利、潘励、胡庆武。
    院长龚健雅介绍,该奖项主要奖励四类教师。一是优秀班级导师;二是潜心投入教学,教学任务饱满、教学效果突出、受到学生爱戴的一线老师;三是在指导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中表现积极,科技育人、实践育人成果突出的老师;四是在研究生培养各环节精心指导学生,通过自身良好师德师风影响学生,培养质量突出的研究生导师。
    “建设一流大学、一流学科的根本,就是要依靠一流的教师队伍和先进的教学方法,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一流的综合性人才。”龚健雅说。他早年受业于王之卓和李德仁院士,师生三代亦师亦友的温馨画面,激荡着他一路向前;两位先生为人为师的那份和气从容,也被他完好地继承。
    “今天的学生就是我们的未来,跟以前的学生相比,他们更需要指导和关心。”校党委书记韩进为首批获奖者颁奖,勉励学院所有教师履行天职时“更多付出一份责任和关爱”,不仅书教得好,还令学生终生不忘。
(立德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