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向东:做好科研的七个关键词

期次:第231期       查看:29

   

    付向东,1982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病毒学系,获学士学位。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细胞与分子医学系教授,我校生命科学学院特聘教授。在核酸可变剪接和RNA结合蛋白领域的研究工作及学术成果享誉国际学术界。

    科学家既不能不胸怀大志,也不能太好高骛远。找准自己真正想要的,踏踏实实做,即使没有荣誉奖项加身,你也已经成功了。
    我认为,要做好科研,离不开七个关键词——
    第一,思考。当我来到哈佛大学,才恍然明白科研的关键是思考,是极其广泛又极其高远的思考。把这些思考转化为实验的动因,才是科学生命力的源泉。当时许多人疑惑,我寻找合作院校时并不十分注重其排名。我给出的理由是,既然我做的东西都是前无古人的,并无先例可循,排名先后还有什么意义呢?
    第二,提问。科研的真谛在于孜孜追索,当一个问题被触发时,你就要尝试提出下一个问题,下下个问题。层层抽剥,才会让整个研究走向更加明晰合理,你才会有继续做下去的理由和动力,而下一个问题会报你以惊喜的宝藏。科学没有止境,永远只有下一个问题。
    第三,勇气。有的人做科研只局限于自己熟悉的领域,只愿深挖而不想涉足外面的圈子。当然这也是搞研究的方式,只是你可能永远都跳不出一小方天地。还有一种人做科研只看需要和兴趣,不懂就问,从不畏惧踏上完全未知的领域。只要敢想肯干,没有什么是不可能。不去探索,你永远得不到你想要的东西。
    第四,踏实。科研的过程也是充实满足的,朝有思,暮犹想,早上脑海中有一个今天的预想计划或是提纲,并把它们一一付诸实验并希冀得到结果,晚上的时候再回想一天的经历,盘点收获总结教训,何尝不是对生命的充盈?只要过好了今天,明天就胜利在望,整个人生也就不会辜负了。更何况生物学与数学不同,数学的追索在于孤峰上的明珠,多少人穷其一生苦苦钻研也难亲其光泽;但是生物学是一片莽原,许多地方无人踏足,只要认准方向敢走敢干,就能踏出自己独特的路来。
    第五,机缘。做科研的最大乐趣是会遇到各种机缘巧合,在黑暗中摸索了好长时间,甚至已经开始自我怀疑的时候,突然峰回路转,豁然开朗,这就是命运对科学家最大的褒奖。为了提高这种幸运的概率,我们能做的是基于兴趣广泛地阅读。这种阅读绝不是走马观花式的泛泛而读,而是抱着深究钻研的态度去研读。论文是浩瀚无穷的,穷尽一生也不可能读尽,所以要带着问题去有目的地查找阅读,而不是晃荡着空脑子去碰运气。
    第六,坚韧。我现在讲述起自己的科研经历语调平淡,似乎没有遇到大的挫折起伏。大家只看到已经发表的科研成果,背后的辛酸苦楚鲜有人知。真正内心强大的人不仅不会被困难打倒,而且对挺过来的困难都表现得风轻云淡。对自己现在的科研心存疑虑是正常现象。你需要做的是直面自己的担忧,千万不要让疑虑击碎自信心。
    第七,超脱。其实道理很简单——做好眼前事,其余交给时间。也许你会把事情尽可能地考虑得长远,但是那又何苦呢?做学生时只需要踏踏实实做好功课,搞研究时就勤勤恳恳做好实验,积极寻找兴趣点,永远充满好奇,永远保持活力,其余的不需多虑。
    天下大道,殊途同归,即便是科研知识的积累、实验项目的推进,最终带给我们的并不是知识本身,而是炽热不易的信仰和朝气蓬勃的希望,教会我们怎么做好科研,怎么过好整个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