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换专业,也是交换一种生活

期次:第246期       查看:82
       戴洁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大三学生,大一时,出于对文学的热爱,她从外国语言与文学学院转入文学院。她的搭档、软件工程专业大二学生黄健涛,怀着一颗“文学青年”之心打算修文学类的双学位。
       戴洁转专业时得到很多人的帮助,进入文学院后,感觉这里和预想的一样——有意思的课程、有趣的师长同学。她希望准备转专业或辅修文学的同学也能和她一样幸运。
       戴洁的比较文学课程刚好讲到文学和计算机科学的跨学科研究,便想听听这方面的课程。黄健涛带她去上数据结构课,选了第二排正中间的座位,并让她把电脑收起来好好听讲。戴洁抄笔记时,他又小声地提醒她这些内容在书上的位置,不用做抄写的无用功。
       坐靠前的位置、专心听讲不开小差,这些都是黄健涛平时的习惯。在“学霸”学弟的监督和指导下,戴洁惊喜地发现自己居然能听懂一大半课程,但马上被告知“这门课很入门不算难”,浇灭了她心中小小的兴奋之情。
       短暂的体验却有特殊的收获:计算机课程让戴洁对编程产生了兴趣,课余时间开始学习起来。黄健涛也确认了文学院的课堂氛围是他喜欢的,更加期待双学位课程。
       人文科学试验班大二学生蔡雅涵报名时选择了数学专业。从小喜欢数学的她,进入大学后便与数学课分别了,她想去重逢那些令她着迷的概念和逻辑。另一边,得益于弘毅学堂多学科交叉的环境和博雅教育理念,数学专业大三学生施仲翼对人文学科有一定的了解和体验。他学习了音乐鉴赏、戏曲等课程,和同学去琴台音乐厅、国家大剧院看过演出。二人一拍即合,带对方体验自己的课程。
       蔡雅涵带他上“中国现代话剧名作研读”,这是她这学期最喜欢最受触动的课程,“我希望把这种感觉传递给他,帮助他感受到‘真正’的人文学科,更加欣赏这个世界。”
       课上,学生们现场演了一段话剧,老师进行评论,师生互动,施仲翼很欣赏这样的课堂氛围:“课堂风格确实与我自己的专业课有很大不同,在课堂上老师会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师生之间平等地就剧本中某个矛盾、某个人物发表自己的观点,相互讨论,同学们也乐于同老师交流。”
       施仲翼考虑到大三数学专业课对于蔡雅涵来说太困难,为她选取了大一的数学分析课,主讲人是他喜爱的章逸平老师。施仲翼把专门准备的大一课本带给蔡雅涵并陪她去上课,虽然他自己也有繁重的课业任务在身。
       数学课上严谨的推导、细致的计算、一丝不苟的论证让蔡雅涵陷入沉思,不仅是对准确结果的追寻,也有对自己的反思。“我的思路很跳跃,也有点随意,而数学、哲学里的那种逻辑,对我来说是种限制。这种限制是我需要的。”
       两人也常交流对自己和对方学科的看法,分享各自的知识和感受。“这次活动不仅收获了新的朋友、新的知识、新的眼界,最重要的是从一个新的视角体味到了久违的对知识纯粹的热爱。”施仲翼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