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别的学科看看,培养求知好奇和勇敢品质

期次:第246期       查看:74
       决定转专业和修双学位前,提前了解目标学科很有必要。其中,亲自去课堂感受,并得到该学科同学的引导,效果会事半功倍。
       大一下学期转入经济与管理学院,目前在工商管理专业读大三的李世霞回忆,她一直喜欢管理专业,中学时期就常阅读商业类杂志。高考录取时失之交臂,深感不甘的她决定转专业。大一上学期,李世霞一边学本专业课程,一边去“蹭”管理课程,课余通过看“慕课”补习管理学知识,还向转专业进入经济与管理学院的学长学姐寻求经验。
       充足的准备让李世霞如愿以偿转入了向往的专业,不过真正成了管理专业学生后,李世霞发现,还是和自己预想的有些不同:“自己之前了解的都是一套一套的理论,到了经管院上课后才发现理论是骨架,真正有血有肉的是一个个案例。”随着融入其中,她的思维方式也逐渐改变。
       大二下学期,傅琳(化名)从水利水电学院转到基础医学院。“以前我以为,医生是温柔萌妹可以从事的工作。学了以后发现,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和面对生死的勇气,真的会难以胜任。”一次解剖牛蛙时,牛蛙的上半身从中间剪开丢弃时还在动,这让傅琳有点不适,但她明白这是医学生的日常,要学着习惯和接受,不断精进知识和技术。
       李世霞和傅琳都表示,如果在她们转专业前有“七天交换专业”的活动,一定会参加的。
       那么,老师们怎样看待来自己课堂“蹭”课或选课的外专业学生呢?
       新闻与传播学院许开彬老师的专业课《媒介调查与分析方法》,本学期有来自哲学专业和社会学专业的两位学生选修。许开彬介绍,他自己在国外读博时,也跨专业修过管理学、心理学、教育学等专业的课程,自己的课堂欢迎跨专业学生选修,“跨院修课可以开阔视野,有利于进行跨学科思考”。
       哲学学院李勇老师的《西方伦理学原著》专业课上,也有自其它人文社科专业和理工科的学生。“我特别珍惜他们,有求知的好奇和勇敢品质的他们,就像是宝贵的珍珠一样。他们学习上的难处,更要求我尽到一个老师的职责,用深入浅出的方式,把概念和论证讲清楚。”他也鼓励哲学学院等人文学科的学生去旁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专业课程。
       李勇介绍,他的这门课程不要求任何哲学的前导课程,即使没有修过哲学学院其他专业课的学生也可以听懂。其次,他也尽量避免使用太多的专业术语,即使有也会尽量解释。不过他也提醒,本科高年级的专题课程和研究生课程,对于没有专业知识基础和学术训练的学生来说难度比较大,需要量力而行,但也值得尝试。
       “本科教育更多是博雅教育,目的是让本科生感受知识的美妙,培养好奇的心灵和勇敢的灵魂,对世界充满好奇和兴趣。跨学科学习,是武汉大学这样的综合性大学的优势,同学们要善加利用这一点。”李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