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讯(通讯员药轩)5月12日,武汉大学药学院/中南医院药学研究院周海兵课题组在国际药学TOP期刊ActaPharmaceuticaSinicaB(IF=14.907)上发表题为“Discoveryofnovelcovalentselectiveestrogenreceptordegradersagainstendocrine-resistantbreastcancer”的研究论文。博士研究生王禹博、邓湘萍、冯甜及湖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闵鉴副教授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武汉大学周海兵、董春娥教授及湖北大学郭瑞庭教授为该论文共同通讯作者。
乳腺癌目前跃居女性癌症首位,成为威胁女性健康的头号杀手。乳腺癌患者中约70%表现为雌激素受体α(ERα)阳性。因此,ERα是乳腺癌传统内分泌治疗的一个重要靶点。尽管内分泌疗法在治疗初期使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受益,但在长期内分泌治疗压力下将导致获得性内分泌耐药。针对内分泌耐药乳腺癌,开发新型共价选择性雌激素受体降解剂(cSERD)药物极具重要意义。
在该研究中,作者通过基于结构的药物设计策略并结合结构生物学研究,构建了靶向ERα共价降解剂小分子化合物库。对共价弹头和关键药效团的构效关系研究发现,化合物的29c在ERα野生型(MCF-7,T-47D),突变型(T-47DD538G,T-47DY537S)以及他莫昔芬耐药型(LCC-2)多种乳腺癌细胞表现出优于他莫昔芬和氟维司群的抗增殖活性,以及优于氟维司群的最大降解能力。
共价降解剂29c、雌二醇(E2)以及共价拮抗剂H3B-6545与ERα复合物晶体结构研究表明,29c通过共价靶标半胱氨酸C530和与螺旋H11的强烈疏水性相互作用破坏了ERα蛋白的稳态,从而形成独特的间接拮抗剂构象并推动了ERα的降解。此外,Intact-Mass质谱技术确认了化合物29c共价弹头与C530形成共价键连接,进一步验证了29c独特性的双重作用机制及设计的合理性。
通过对29c在雌性裸鼠(MCF-7)动物模型中进行了体内药效学评估,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化合物29c体内抗肿瘤活性呈剂量依赖性,在相同剂量下明显优于阳性对照药物他莫昔芬,并且与氟维司群相当。同时29c对小鼠体重无明显影响,表明其具有低毒性。该研究证明了双机制共价cSERDs为解决乳腺癌内分泌疗法的耐药性问题提供了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