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奋力打好“十四五”发展的开局之战

      本报讯(记者刘铮)2021年是奋进“十四五”、逐梦新征程的开局之年。1月6日,学校举行第八届教职工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400余位代表共聚卓尔体育馆,共商学校“十四五”发展大计。  校党委书记韩进、校长窦贤康等全体在校的校领导出席,开幕式和闭幕式分别由副校长吴平,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万清祥主持。  窦贤康作学校工作报告,总结“十三五”建设成效,回顾2020年工作,并对学校“十四五”发展展望与总体思路进行说明,部署2021年重点工作。  窦贤康说,“十三五”时期,学校对标世界一流,紧扣高质量发展主线,不断深化改革,勠力攻坚克难,在内涵发展上取得以下几个方面的可喜的实质性改变:坚持一流办学标准,花大力气优化内部治理体系并取得初步成效;落实师生主体地位,学生学习生活条件和人才事业发展环境得到显著改善;聚焦办学核心要素,驰而不息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产生的办学成效逐渐显现。  窦贤康强调,“十四五”时期是学校实施“三步走”战略、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关键时期,学校要立足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准确把握世界潮流、时代大势和中国国情,通过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为把我国建设成为高等教育强国、人才强国和科技强国,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2021年,学校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新发展理念,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深化改革为动力,准确识变、科学应变,抢抓机遇、主动作为,着力提升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确保学校“十四五”事业发展开好局、起好步,以优异成绩向建党100周年献礼。学校将重点做好以下10项工作:全力推动学校“双一流”建设在新阶段有新谋划新发展;在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方面更有成效;力争在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新型智库建设中有更大作为;在更高水平上持续推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结合形势的发展变化积极推动高水平开放合作;以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为牵引推动构建更有效率的治理体系;努力构建更加完善的公共服务与保障体系;把有限的办学资源用在学校发展的关键之处;毫不放松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以建党百年为契机推动更高质量的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  副校长李建成作学校财务工作报告,介绍了2020年财务工作情况、2021年财务预算编制和2021年财务工作思路。校工会主席蒋锁奋作教代会与工会工作报告。  代表们还书面审议了《武汉大学预算管理办法》、《武汉大学教职工重大疾病互助金管理办法(修订稿)》、《关于调整校园授权车年费标准的建议方案》通过情况的报告以及学校八届四次教代会提案办理情况的报告等。  随后,16个代表团围绕学校工作报告、财务工作报告、教代会与工会工作报告,进行了分组讨论和审议,并就2021年学校重点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闭幕式上,大会听取代表团分组讨论情况汇报,通过了关于“学校工作报告的决议”。  韩进作总结发言,代表学校党委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对大家以主人翁精神积极为学校的发展建言献策表示感谢。他指出,2020年,在这个极不寻常的年份,武汉大学取得了极不寻常的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得益于教育部党组和湖北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指导,得益于社会各界和广大校友的鼎力支持,更得益于全校师生团结一心、共克时艰的信心和决心。  韩进指出,全校教职员工应该把思想和工作的重点统一到学校工作报告上来,并提出三点希望:第一,希望全校继续坚持这几年来行之有效的、一流的学校发展标准。一流的标准既体现在全校范围内政策谋划的顶层设计中,也体现在每一位教职员工工作执行的每一个环节中,一流的标准、一流的意识势必对武汉大学的发展产生更长远的、更积极的效果。第二,希望全校教职员工继续对学校的发展建言献策,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学科建设、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教师队伍建设、信息化建设、校园建设、服务水平和服务态度等各个方面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并对问题解决的执行进行监督。第三,希望全校教职员工大力弘扬抗疫精神和武大精神,在求真务实抓落实、抓推进上做文章,面对问题要有抓住不放、一抓到底的决心,杜绝议而不决、久拖无果的现象。  韩进强调,今年是我们党的百年华诞,也是学校改革创新、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年,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牢记初心使命,共谋事业发展,于危机中育先机,变局中开新局,以更大的成绩为建党一百周年献礼。

  • 于变局中开新局

      当新年的阳光驱散冬天的寒冷,在2021年的第一天,我们一如既往地向全校师生员工、向离退休老同志、向海内外校友,向所有关心和支持武汉大学建设与发展的各界朋友,致以新年的美好祝福!  我们刚刚走过极不平凡的 2020年,新冠疫情突袭而至,百年变局加速演进。面对变局与挑战,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发挥强大的行动力和社会主义制度优势,通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取得抗击新冠疫情重大战略成果,并率先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恢复经济正增长。  面对新冠病毒肆虐,我们武大人迎难而上、主动担当,广大医务工作者白衣执甲、舍生忘死,科研人员争分夺秒、攻坚克难,无数校友千里驰援、守望相助,师生员工同舟共济、共克时艰,书写了无数感人的故事,彰显了众志成城、同心抗疫的强大精神力量。  在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同时,学校统筹推进“双一流”建设。一年来,新增高层次人才数量位居全国高校前列,在NSC发表高水平成果数取得新的突破,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牵头项目数创历史新高,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位居全国高校第二,《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入选数位居全国高校第一,武汉光源、重离子医学中心等重大平台建设取得新进展。  2020年是阻击新冠疫情的“大考之年”,也是“十三五”收官之年。回望过去五年,学校对标世界一流,紧扣高质量发展主线,取得了三个可喜的实质性改变。  五年来,学校聚焦办学核心要素,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产生的办学成效逐渐显现,高水平人才在数量和占比上实现双倍增,有力带动了高水平成果产出、国家重大项目数等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五年来,学校认真落实师生主体地位,学生的学习生活条件和人才事业发展环境显著改善,形成了更加关爱学生、更加尊重学者、更加崇尚学术的浓厚氛围。  五年来,学校始终坚持一流办学标准,积极推进内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提升,高质量发展和管理服务意识深入人心。  回首过往,坚持与感动并存,汗水与喜悦交织。我们取得的点滴成绩,无不凝聚着全体师生员工的勤劳智慧,无不饱含着广大校友的深情厚谊。值此辞旧迎新之际,我们向所有奋斗中的武大人致以最诚挚的敬意!向所有关心、支持武大发展的朋友致以最衷心的感谢!  展望未来一个时期,“变”仍将是全球最瞩目的主题。看世界,疫情远未结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进一步加剧;看中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性交汇,国家即将全面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看武大,“双一流”建设进入攻坚期,学校改革发展任务依然繁重,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  2021年,我们将把握好新阶段的历史新机遇,科学谋划“十四五”发展,凝聚共识,汇聚力量,全力推动“双一流”建设再上新台阶。  2021年,我们将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努力争取在更高水平上推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在全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方面取得更大成效,在国家强化战略科技力量中有更大的作为。  2021年,我们将以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为契机,完善科学的评价体系,构建更有效率、更富活力的内部治理体系,全面提升办学治校水平。  事业不仅在于谋划,更要实干。我们即将踏上“十四五”发展的新征程,我们相信,只要把握机遇、乘势而上,脚踏实地、砥砺前行,就能于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再次祝大家新年快乐,万事如意!祝愿祖国的明天更加美好!祝愿武大的明天更加美好!

  • 十大新闻

      武汉大学2020年十大新闻:31个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75门课程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武汉大学荣获201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科技工作者荣获多项奖励;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中南医院医护人员坚守抗疫一线,一批先进集体和个人荣获表彰;学校启动系列重大科研平台建设,科研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云端线下风雨无阻,2020年毕业典礼隆重举行;武汉大学网络安全学院签约入驻国家网络安全基地;大型汉语工具书《古音汇纂》面世,人文社科研究取得系列佳绩;学校隆重表彰为抗疫做出卓越贡献的校友;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武大成立国际法治研究院、长江文明考古研究院跨学科研究平台;武汉大学蝉联“全国文明校园”荣誉称号。年度新闻人物:王行环。

  • 蝉联“全国文明校园”

      我校日前通过中央文明委复查,蝉联“全国文明校园”荣誉称号。这是中央文明委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方面授予学校的最高荣誉称号,是体现学校建设水平和文明程度的综合性奖项,每三年评选表彰一届。同时,学校还蝉联“湖北省文明校园”荣誉称号。另悉,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中南医院也蝉联“全国文明单位”和“湖北省文明单位”荣誉称号。(图片为资料图 李琳报道)

  • 加快改革步伐

      本报讯(记者付晓歌 实习生许心枚)1月4日,武汉大学召开研究生教育会议。全体在校的校领导与师生员工齐聚一堂,以“立德树人,追求卓越,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全面提升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为主题,对标一流,共同把脉,为加快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献计献策。  校长窦贤康作题为“立德树人,追求卓越,开启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新征程”的主题报告。他认为,推进研究生教育改革,要坚持战略思维和质量至上,坚定走高水平育才之途。在下一步工作中,要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谋划研究生教育新篇章;坚持“学生为本”,健全“三全育人”体系;坚持高水平导师队伍建设,强化榜样引领;强化培养单位责任意识与研究生学术教育,树立正确学术观;推动加快建立高水平研究生教育培养体系。  副校长舒红兵作题为“武汉大学研究生教育发展与思考”的专题报告。他认为,研究生教育要加强“三全育人”、坚持“四为方针”、深化培养模式改革、坚持高质量发展。  校党委副书记屈文谦主持会议。研究生院院长陈传夫,党委研究生工作部部长楚龙强,武汉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代表、龚健雅院士,导师代表、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罗永宽,研究生培养单位代表、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院长庄林,研究生代表、2020年全国“最美大学生”、临床医学博士研究生赵东分别作了发言。  校党委书记韩进在总结讲话中提出三点要求: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要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必须要培养出世界一流的研究生;严格标准,提升质量,充分尊重研究生教育规律,一方面抓住“严”,另一方面抓住“研”;实事求是,狠抓落实,加快全面建成高水平研究生教育体系的步伐。  研究生院、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和有关职能部门拟合作出台《武汉大学关于推进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加快建成高水平研究生教育体系的意见》等一系列改革文件,推动研究生教育发展。

  • 打造湖北省新时代考古学建设共同体

      本报讯(记者付晓歌)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湖北省教育厅、湖北省文化与旅游厅、武汉大学、在鄂相关高校及湖北省考古文博单位统筹力量共同组建湖北省新时代考古学建设共同体,以此作为湖北对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有力回应。湖北省新时代考古学建设共同体暨长江文明考古研究院成立大会在我校举行。  湖北省副省长肖菊华,湖北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陶宏等,武汉大学校领导韩进、窦贤康、吴平、沈壮海,人文社科资深教授冯天瑜、胡德坤出席成立大会。  窦贤康在致辞中指出,为建好、建强共同体和研究院,武汉大学将重点打造“四个一流”:打造一流的考古文博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一流的考古文博学科群落、推进一流的考古文博科学研究、实现一流的考古文化遗产展示与利用。  会上宣读了国家文物局和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发来的贺信。窦贤康、陶宏为湖北省新时代考古学建设共同体揭牌,窦贤康、陶宏、边境、刘建平、徐艳国、段天玲、任友洲等正式启动湖北省新时代考古学建设共同体。窦贤康、段天玲共同为长江文明考古研究院揭牌。  肖菊华在总结讲话中指出,组建湖北省新时代考古学建设共同体,是深化考古专业学科建设的重要举措,标志湖北省的考古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她提出三点要求:统筹资源、彰显功能、深化研究。  在湖北省教育厅、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的指导下,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南民族大学、湖北大学紧密合作,成立湖北省新时代考古学建设共同体。同时,由武汉大学与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共建长江文明考古研究院,在双方组成的理事会指导下具体开展建设工作。由樊锦诗任名誉院长、冯天瑜任学术委员会主任,刘礼堂任院长,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教授余西云任常务副院长。研究院设立七个研究中心(所)。成立大会后还举行了湖北省新时代考古学专业建设高峰论坛。

  • 王行环获评全国十大“最美科技工作者”

      本报讯(通讯员高翔)中央宣传部、中国科协、科技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防科工局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近日向全社会公开发布2020年“最美科技工作者”先进事迹。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院长王行环教授获2020年全国十大“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  王行环从事泌尿外科医教研工作30余年,是泌尿外科微创医学领域的开拓者之一,他在国际上首次提出等离子前列腺切割手术全新理念,通过此体系迄今已治愈超过200万例患者,未见死亡病例报道。同时,他还推动了国产医疗设备研发及产业化,使过去只能在教学医院开展的高难度手术在基层也能做到,惠及了更多群众。  2020年2月,王行环临危受命出任雷神山医院院长。他克服运行初期的重重困难,将来自286家医院3202名医护人员、1000余名后勤保障志愿者、1.3万名建设者紧紧凝聚在一起,铸造成一支抗疫精锐之师,取得了近98%的救治成功率、医院零感染、安全生产零事故、环境零污染的抗疫成绩,创造了“雷神山奇迹”。  “面对困难,千方百计找到最好的办法解决问题,这是科技工作者的使命,也是科学家精神的重要内涵。”王行环说,科技工作者一定要做到知行合一,“心中有良知,行为有担当”。  据悉,“最美科技工作者”学习宣传活动自2018年以来已连续举办3届,每年选树10位先进个人,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浓厚氛围,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以“最美科技工作者”为榜样,牢记科技报国为民的初心,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坚定创新自信、接力精神火炬,自觉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伟业,汇聚起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