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校参与项目上榜“2017年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本报讯(通讯员吴璇)科技部公布“2017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遴选结果,“首次探测到双粲重子”入选,我校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团队参与研究,并做出重要贡献。2017年7月,欧洲...

  • 胡庆武团队获美国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金奖

    本报讯(通讯员万舒良)美国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ASPRS)公布了年度获奖论文,我校遥感信息工程学院胡庆武教授团队的一篇论文获年度金奖——塔尔伯特?艾布拉姆斯奖(Talber...

  • 拥护中央建议

    2月26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报道,广大干部群众坚决拥护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我校副校长、法学院教授周叶中接受采访时表示:“《建议》把党和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

  • 汪的华当选英国皇家化学学会会士

    本报讯(通讯员魏秀琴)日前,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汪的华当选英国皇家化学学会会士(FellowoftheRoyalSocietyofChemistry,FRSC)。汪的华,...

  • 冯果当选“中国商法年度人物”

    本报讯(通讯员古月)在中国法学会商法学研究会和法制日报社主办的“2017年度商法十大事件与中国商法年度人物”发布会上,法学院院长冯果教授一人获评2017年“中国商法年度人物...

  • 校友胡建明当选美国微生物科学院院士

    本报讯(通讯员王欣、侯炜)美国微生物科学院公布2018年度美国微生物科学院院士名单,我校1983级校友、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教授胡建明因其在乙型肝炎病毒方面卓有成效的研究...

  • 蓝柯:朝斯夕斯,方得始终

    蓝柯:朝斯夕斯,方得始终 人物简介:蓝柯,男,1971年生,四川屏山县人。分别于1994年和1998年于重庆医科大学获得医学学士学位和医学硕士学位,2001年于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获得医学博士学位。2002年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进行博士后研究,后在中科院“百人计划”号召下回国任职于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2017年加入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担任武汉大学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蓝柯主要从事肿瘤疱疹病毒感染及致瘤机理研究,其研究成果为发展相关肿瘤有效的治疗手段奠定了重要基础。 初遇珞珈 记者:您2006年选择回国时,已经在美国研究界崭露头角并拿到绿卡,在这种情况下您为什么决定回国发展? 蓝柯:当时回国的机遇比较好。2006年我们国家正好在大力发展基础研究,上海巴斯德所也刚刚成立不久,正在招募人才。而且相较以前,国内的高校和研究所在经费支持和研究平台上都已经有了很大进步,可以与国外一较高下。当时,虽然国家还没有出台“青年千人计划”,但中科院“百人计划”提供的优良条件已经让我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做出一些和国际水平相当的研究,所以自然而然地便选择了回国。 记者:是什么样的契机让您选择来武大任教? 蓝柯:2006年回国后,我在上海巴斯德研究所进行独立研究工作近十年,后来我遇到了事业发展上的瓶颈。我是做病毒学研究的,而武大的病毒学研究有着非常深厚的底蕴。武汉大学已故高尚荫院士是我国现代病毒学的重要奠基人,上世纪70年代便创立了病毒学系。2005年,在田波先生的倡导下,武大又创办了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无论是历史底蕴还是现有平台,武汉大学的条件都非常优越,种种因素促成了我来武大任教。 记者:入职后,您对武大有什么感受? 蓝柯:我于今年一月份正式入职,担任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和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我充分感受到了武汉大学对人才的细致关怀。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方面,都非常令人满意,比如启动经费、办公空间及过渡宿舍等都及时安排到位,研究生招生指标上也给予倾斜,这些都让我能愉快、迅速地开展工作。窦贤康校长到任之后,学校提出“引凤筑巢”理念和“人才强校”战略,积极引进杰出人才,并根据人才需求设置相应的工作条件和平台。这些富有远见的举措,体现了武汉大学对人才的高度重视,必将为武大的进一步发展奠定更加扎实的基础。    学以致用 记者:是什么样的机缘让您选择投入肿瘤病毒研究中,并数年如一日地奋斗在该领域? 蓝柯:由于本科习医,我接触到大量与病毒相关的肿瘤案例。在博士研究生阶段,我投身到姚开泰院士门下。姚开泰是从事病毒相关肿瘤研究的专家,所以那时便进入目前的研究领域。后来,在宾夕法尼亚大学Erle Robertson教授的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Erle Robertson也是一位肿瘤病毒学研究方面的国际知名专家,所以,在导师们的指引下,我便走上了肿瘤病毒研究之路。 这些年,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一直持续对探索肿瘤病毒的感染机理和致病机理保持着兴趣。同时,中国的知识分子大多有学以致用的信念,我也不例外,我一直希冀我们的研究成果能在抗病毒抗肿瘤的药物研发中起到一定作用。 记者:能否介绍一下您目前的研究计划和研究进展? 蓝柯:目前我的研究工作主要是聚焦一种重要的肿瘤病毒——卡波氏肉瘤相关疱疹病毒,围绕该病毒的潜伏感染机制和致瘤机理展开研究。这些研究得到了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R01国际项目的支持。去年,我也担任了一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关于疱疹病毒研究项目的首席科学家。在这些资金的支持下,我们的研究工作进展得比较顺利。 最近,在病毒的潜伏感染的精细调控机制以及病毒在人体内的复制机制研究中,我们都取得了很好的进展。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有更大的突破,为研发抗病毒或抗肿瘤的新药做出贡献。 记者:您对武大的科研环境是否满意?和国外相比,武大在哪些方面还需要改进? 蓝柯:我对武大的科研环境总体满意。武大在科研的软硬件环境方面,基本上与国际接轨。为了推进武大的科研环境朝着更好方向发展,我建议学校针对不同学科领域的一线科研人员进行调研,并进一步加强基础平台设施的建设。另外,就是在对科研人员的评价机制上,武大可开风气之先,率先探索不同学科和领域的分类评价体系。这种有益探索能够更加有效地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    胜者唯恒 记者:能否概括一下您的人生态度? 蓝柯:简单说来,“持之以恒”四字足以概括。在多年的科研生涯中,我深刻地体会到,唯有秉持恒心、朝斯夕斯,持续不断对科学问题进行探索,才能最终有所收获。在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四年间,我几乎牺牲了所有的周末和节假日,全身心地投入到了研究中。正是由于坚持,我的努力得到了应有的回报。我和导师揭示了肿瘤疱疹病毒KSHV的潜伏感染关键调控机理,并率先提出了KSHV基因表达的反馈调控工作模型,还阐明了KSHV导致肿瘤的一些关键信号通路。倘若没有科研上的“持之以恒”,我将与这些新的发现距之千里。 记者:在科研之余,您有什么兴趣爱好和放松方式? 蓝柯:我比较喜欢书法,在科研之余会写写字。之前练过柳体、颜体、欧体等,后来就慢慢琢磨自己的风格。而且在武大,自然人文环境尤其优越,珞珈山环山路和东湖绿道非常适合慢跑,工作之余我经常会运动。 记者:作为四川人,您对武汉这座城市还习惯吗? 蓝柯:作为四川人,对武汉还是很适应的。以前“湖广填四川”,四川人和武汉人在许多生活习惯上都差不多。在武汉的大半年时间,我感受到武汉这座城市的大气、包容和活力,正所谓大江大湖大武汉,武汉给人一种欣欣向荣、日新月异的感觉,的确是“武汉,每天不一样”。按照这样的发展态势,武汉的自然环境会更美、基础设施会更完善、发展前景会更光明。(实习生江颖采访整理) (引凤筑巢 “海归”人才访谈 )

  • 珞珈讲坛

    2017年12月9日,珞珈讲坛第214讲,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弗里曼经济学讲席教授、常务副院长白重恩谈经济增长的制度基础,校党委副书记沈壮海为他颁发纪念证书。12日,第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