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芝加哥大学校长访问武大续签合作协议

    芝加哥大学校长访问武大续签合作协议 本报讯(记者肖珊 通讯员刘晓黎)6月3日,芝加哥大学校长司马博(Robert Zimmer)来访,与武大校长窦贤康续签两校合作协议并受聘武大名誉教授。司马博表示,芝加哥大学高度重视中国的发展以及与武汉大学合作取得的重要成果。窦贤康表示,在巩固既有合作基础之上,将进一步拓宽合作领域深化合作成果。 陪同司马博来访的有:芝加哥大学国际部副总监吴桂华(Janice Ng)、公共政策学院国际合作处处长刘诗琳、东亚语言及文明学系副教授李永迪(Yungti Li)、医学院助理教授刘恩扬(Jonathan Lio)。武大副校长唐其柱,遥感信息工程学院院长龚健雅院士,相关学院(系)、科研机构和职能部门负责人、师生代表等参加访问活动。 上午,学校举行合作协议签字仪式。窦贤康和司马博代表两校续签《中国武汉大学与美国芝加哥大学合作谅解备忘录》《武汉大学与芝加哥大学关于武汉大学医学教育改革合作协议》。 窦贤康表示,基于两校目前的学科优势和合作基础,武汉大学除了继续支持原有项目外,还将联合芝加哥大学推动中美医学教育合作向更广泛领域发展,建立武汉大学-芝加哥大学科研合作平台,促进跨学科合作,邀请芝加哥大学教师来校开设暑期课程。 “芝加哥大学与武汉大学的合作取得了可喜进展,这些成绩我很珍惜。目前取得的成绩不是结点,而是一个开端。”司马博指出,芝加哥大学鼓励不同领域的老师和学生同中国交流,参与到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中来。武汉大学这所研究型大学正是芝加哥大学积极合作的对象。近年来,芝加哥大学给予更多的中国学生奖学金支持,校方对此感到骄傲。 下午,学校举行名誉教授聘任仪式,窦贤康为司马博颁发聘书。随后,司马博为师生作题为《卓越大学与整体性思维》的报告。司马博还先后去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医学部访问并出席座谈会。 在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司马博与龚健雅共同为“武汉大学-芝加哥大学社会地理计算联合研究中心”揭牌。作为该中心合作推进成果,年内芝加哥大学的地理计算软件将集成到国内外多方合作的地理信息软件大平台里。他还饶有兴趣地观摩“珞珈一号”01星模型,了解新丝绸之路上的智能空间信息、室内导航定位等科研成果。 在医学部,司马博参加两校医学教育改革项目师生座谈会。唐其柱介绍,2008年,武汉大学医学部与美国芝加哥大学医学院签署医学教育改革合作协议,此后双方不断深化“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教育教学改革,为国内外医学教育课程体系的改革提积累了经验。司马博指出,双方用11年的经历证明,两校开启的医学合作是一场深入人心的合作,“改进课程设计是一项非常艰难的工作,我们共同完成了这一壮举!”(摄影:舒佩)


  • 我国首个本科院校教师教学发展指数预发布
    我校位居全国高校第四

    我国首个本科院校教师教学发展指数预发布我校位居全国高校第四 本报讯(通讯员余艳、方祥玉)在春季高等教育博览会上,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预发布我国首个普通本科院校教师教学发展指数,武汉大学位居第四,在综合类本科院校教师教学发展指数中位居第三。 高教学会指数研究项目组在系统研究我国高校教师发展历史和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大数据分析,构建教师教学发展指数模型。本模型指标包括“教师团队”“教材项目”“教改项目”“教学论文”“教学成果奖”“教师培训基地”六个维度和“教师教学竞赛”特别维度,共计7个一级指标,38个二级指标和52个三级指标,全方位反映了我国高校近30年来教师教学发展现状和生态,系国内首创。此次有1212所本科院校进入本科院校教师教学发展指数榜单,占全国本科院校总数1246所的97.27%,采集的数据量共383181条。 我校历来重视教师发展工作,早在1986年就专门设立武汉大学教师工作处、武汉大学师资交流培训中心(教育部高等学校师资培训交流武汉中心)等机构。2012年7月,学校设立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开放优质资源共享的教学交流平台,帮助教师进行教学职业生涯设计与规划,履行各项教学服务功能。多年来,这些部门积极发挥各自优势,共同致力于为教师发展提供专业化的指导、服务与支持,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促进教师教学发展、打造优质教师队伍,尤其在建立比较完善的教师教学发展工作机制和提高我校整体教育教学质量方面做出了积极探索。 本次指数发布旨在厘清我国高校教师教学发展的内涵、边界,并且以可观测、可量化的指标加以表征,引导各高校更好地投入教师教学发展培养,提高教师教学发展水平,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 《自然·综述·物理》刊登肖孟综述文章

    《自然·综述·物理》刊登肖孟综述文章 本报讯(通讯员周鹃) 3月1日,Nature Reviews Physics(《自然·综述·物理》)在线发表了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肖孟教授的最新综述文章。综述题为“Topological phases in acoustic and mechanical systems”(《声波和弹性波中的拓扑相》)。 该综述文章由香港浸会大学马冠聪教授,肖孟和香港科技大学陈子亭教授共同完成。马冠聪和肖孟为共同第一作者,马冠聪、肖孟和陈子亭为共同通讯作者。武汉大学为论文共同第一署名单位。 声音和机械振动无处不在。虽然人们对这些经典波的研究由来已久,但是这个古老的研究领域不断涌现出新的发现。上世纪九十年代,人们发现周期性的声学系统像晶体一样,也会展现出禁带和导带这些特性。因此这些周期性的声学系统也被统称为声子晶体[1,2]。声子晶体中波的运动方程可以通过牛顿力学来描述。 近些年来,拓扑概念的引入为声波和弹性波的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声学系统能带的拓扑性质表征了能带上的所有本征态所共同表现的一个全局特性,并且这个全局特性对局域的微扰是稳定的。拓扑性质指出了被传统牛顿力学所忽略的一个重要特性,为我们更深层次理解声学系统提供了帮助。 这篇综述文章系统回顾了近些年来,在声学系统中讨论过的各种拓扑相关的现象。其中包括几何相位、二维狄拉克点、量子霍尔效应、量子自旋霍尔效应、Floquet 拓扑相以及各种三维拓扑相。 此外,肖孟还参与了陈子亭课题组有关角动量拓扑性质的工作,最近,相关成果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自然·通讯》)上发表。论文题为“Experimental demonstration of angular momentum-dependent topological transport using a transmission line network”(《角动量依赖拓扑传输及其传输线实验实现》)。肖孟与香港科技大学的博士生姜天舒为共同第一作者,陈子亭为通讯作者。

  • 《自然·通讯》发表庄林肖丽课题组燃料电池研究成果

    《自然·通讯》发表庄林肖丽课题组燃料电池研究成果 本报讯(通讯员化苑)《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庄林、肖丽课题组关于碱性聚合物电解质燃料电池(APEFC)非贵金属催化剂的最新研究成果。该成果有望解决我国目前车用燃料电池关键材料依赖进口的“卡脖子”问题。 论文题为“Synergistic Mn-Co catalyst outperforms Pt on high-rate oxygen reduction for alkaline polymer electrolyte fuel cell”(《高效协同锰钴催化剂对碱性聚电解质燃料电池的氧还原性能优于铂》),第一作者汪瀛是庄林教授的博士生。 APEFC是一类新型燃料电池,其特点是可使用非贵金属催化剂。3年前,该课题组在研究MnCo尖晶石(MCS)催化剂时发现:虽然在溶液中MCS对氧还原反应(ORR)的催化活性低于铂(Pt)催化剂,但在电池中的表现却不逊于Pt,甚至在低湿度条件下明显优于Pt电极。在随后一年时间中,课题组结合多种谱学和计算方法,全面揭示了这一新奇发现背后的机理。在APEFC阴极,水分子参与ORR但并非大量存在,因此水分子的活化成为一个关键因素。在MCS催化剂中,Mn与Co分别扮演着不同的角色,Mn活化O2而Co活化H2O,协同催化伴随质子转移的电极反应。这种机理是相对憎水的Pt表面所缺乏的。 该发现不仅揭示了燃料电池催化剂设计的一个重要原理,而且使APEFC非贵金属阴极性能达到一个高水平,60℃下单电池功率密度达1.1W/cm2。在这一领域,庄林课题组自2008年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报道首例非贵金属催化剂APEFC原型以来,在材料和催化等方面的研究不断取得进展,碱性聚电解质这一关键材料开始走向商品化。 该工作得到美国康奈尔大学Héctor D. Abruna教授、我校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王建波教授、台湾科技大学黄炳照教授等合作者的帮助。

  • “挑战杯”特等奖

    “挑战杯”特等奖 湖北省第十二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揭晓,我校选送的12件作品全部获奖。其中,特等奖2项、一等奖8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我校捧得“优胜杯”。大赛由团省委、省科协、省教育厅、省学联共同主办,共有来自全省77所高校的810件作品参赛。图为我校队员正在做项目演示。(路良伟摄影 孙琳、张晗报道)

  • 风景这边独好
    武大这门“冷”课何以火爆?

    风景这边独好武大这门“冷”课何以火爆? 6月2日,一堂别开生面的形势与政策公开课“珞珈开讲”上,校长窦贤康以《风景这边独好——中国制度优势与一流大学建设》为题,激励现场百余名师生守初心,担使命,坚定理想信念,不断努力奋进。 大背景深体会 讲中国制度优势 以史为鉴知兴替,曾经空前繁盛的唐朝,经济发展,国力强盛,为何到晚清就积贫积弱,区区几千侵略者就打开了中国大门?无数仁人志士都曾以不同方式探索救国救民之道,中国的出路到底在哪里?历史转折关头,谁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进而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一个个发人深省的问题不断抛出,一幅幅历史画卷在学生眼前徐徐展开,课堂气氛热络起来。 1995年,窦贤康从法国留学归来,就一个想法:“国家之间的差距怎么能这么大?我们一定要努力的改变这种现状,他们现在做到的,终有一天我们也能做到,这就是底气!”窦贤康用大量数据展示了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取得的新成就,“我们是幸运的一代,经历过国家的一穷二白,也看到了国家的巨大变化,并能有幸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 直面问题找差距 责任担当不能忘 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召开,迎来科学的春天。“科技的发展需要时间,一代又一代人前赴后继,艰苦努力,中国一定能够发展起来。”窦贤康指出,科技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科学投入规模不断壮大、科研基础条件不断改善、国际高水平文章稳定增长、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高、高等学校数量增长、在校学生规模扩大、办学质量上升,这些都得益于我们有一个强大、稳定、发展的国家。 “可以不服输,但一定要直面差距,奋起直追”,窦贤康表示,“国家的发展,根本在教育,无论何时,高校应有的责任都不能忘记。” 到底,武汉大学要怎么走? 不缺人文底蕴,不缺家国情怀,我们到底缺什么?怎样回归武汉大学的初心?怎样培养人才?面对建设“双一流”大学的挑战,窦贤康用四个“更加”描绘了他心中武汉大学应有的样子:更加崇尚学术,更加追求卓越,更加关爱学生,更加担当有为。用一流的意识、一流的标准,建设一流的大学。 他指出,教学和科研不能割裂,一定要永远坚持“人才是立校之本”的理念,继续大力引进人才,构筑人才高地,用最优秀的老师培养最优秀的学生。永远把学生放在一切工作的首要位置,“说句实在话,我对学生,不是喜欢,是真喜欢,对不把学生根本利益放在心上的行为,我们一定要做到‘零容忍’”,窦贤康发自内心的话让现场掌声不断。 演讲结束后,同学们积极提问,踊跃交流。